6/08/2006

聖靈的洗的奧祕 - 第一部份

The Mystery Of The Baptism In The Holy Spirit, Part I

譯自 Rock Of Offence

Fred Handschumacher 著 原文


基 督釘十字架、復活、升天之後最重要的事件,是聖靈在五旬節那一天的降臨。基督徒相信這個事件導致新約時代教會的誕生,並且永遠改變了人類與上帝建立關係的 方式。在釘十字架以前,耶穌已經把這些事教導給門徒知道了。祂讓門徒對即將發生的未來事件,以及隨之而來的祝福,稍微有一些了解。從聖經起始那幾頁開始, 直到基督釘十字架,人跟上帝的關係一直都是很受限制的。因著聖靈的降臨,人與上帝的關係進入了至聖所(希伯來書10章18-20節)。這種新的神聖關係使 我們能面對上帝。耶穌基督已經完成所有屬靈的工作(約翰福音19章30節),由我們自己決定是否進入這與上帝的關係之中。

在這篇文章裡, 我們會發現為什麼耶穌會認為這些未來的改變這麼重要。就像我其他的文章一樣,我把主要的焦點放在耶穌教導的許多祝福上。然而,我們也必須把那些常見的反對 意見和扭曲加以審視討論。耶穌在祂地上傳道的事工中經常使用這種方法。耶穌常常得忍受那些不喜歡祂教訓的法利賽人用言辭羞辱祂。耶穌把這些負面的話拿來作 為祂教訓人的例子。關於聖靈的爭論有兩個面向—並且這兩個面向都會帶來錯誤的觀念,導致教會對聖靈的洗產生許多混淆 …

歷史背景

數 十年以前,「全備福音」 (Full Gospel) 這個詞出現了。有些人不喜歡這個名稱,因為這個名稱的言外之意讓他們不高興。讀者必須知道,我不喜歡會分裂教會的事。宗派名稱,階級上的稱號,以及宗教上 的權位,這些都是我不喜歡的東西。教會界很多做法把基督合一的身體分裂成兩個階級:屬靈菁英,以及其他普通平信徒。然而,因為基督教的名稱下存在著許多不 同的教會、屬靈運動、宗派,以及跨宗派的事工組織,我們必須要有一些方法來分辨這種種不同的信仰。正統基督教之下有好幾種不一樣的「神學」。過去許多世紀 以來,基督教逐漸發展出一種命名的規則,使我們能了解這種種差異的本質。例如,教會區分為兩個主要的分枝:更正教和天主教。我有幾個理由使我不認同於天主 教。然而天主教這個分枝卻佔了所謂「基督徒」群體大約百分之60的人數。當好萊塢拍一部電影,並且故事牽涉到基督教時,他們幾乎都挑天主教來做樣板。另外 百分之40屬於更正教的陣營。更正教是一個非常分歧的群體,其中比較為人所知的有衛理公會 (Methodist),浸信會 (Baptist),長老會 (Presbyterian),信義會 (Lutherian),聖公會 (Episcopal),五旬節派的教會 (Pentacostal),以及靈恩派的教會 (Charismatic)。

從中世紀(西元1000年到大約1600年)開始,上帝一 直在復興祂的話原初的教訓。歷史顯示,這是一個緩慢而痛苦的過程,其中包括約翰.威克理夫 (John Wycliff, 1382) 和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530) 等人的努力。路德的工作非常重要,因為他恢復了使徒保羅所接受的啟示(保羅的啟示)以及「因信稱義」的真理。早期的「更正教」運動開始於歐洲。我們今所知 道的美國當時還不存在。接下來400年,新恢復的保羅教導的遵從者(稱為更正教信徒)和羅馬天主教會之間,有著許多論辯和鬥爭。

大約 1885到1900年之間,上帝引領一些早期聖經研究者發現聖經中另一項真理。就像路德「因信稱義」的教導一般,這個發現在既有宗教勢力當中不太受歡迎。 這個新發現是「聖靈的洗」。一開始,只有一小群信徒研究、討論這個問題,並且加以運用。然而上帝不讓這個發現侷限在這一小群人當中。聖靈的洗在1906年 4月9日,在加州洛杉磯的「阿諸薩街復興」(Azusa Street Revival) 中變得廣受人們注意。這場復興的中心人物是一個浸信會的黑人牧師,名為威廉.西摩 (William Seymour)。這展開了後來為人所熟知的「五旬節運動」(the Pentecostal movement)。然而如今它已經不只是個運動,而是一個國際性的基督教宗派。五旬節派是恢復新約時代信仰的「早期先驅」。可是「聖靈的洗」並不侷限在 這個團體上。相關的信息傳佈到其他主流基督教宗派,在1950年到1980年之間造成許多爭議。聖靈的洗的信息給我的生命帶來極重大的改變;當時是 1972年,我是一個浸信會會友。這些信息也促成了許多與五旬節派無關的新教會和基督教運動誕生。這些信息也劇烈改變許多教會的會眾,使他們了解這個之前 他們不曉得的聖靈的工作。例如,我相信並教導別人有關聖靈的洗的原則,因為新約聖經中施洗約翰,耶穌基督,使徒彼得,還有使徒保羅都教導這項真理。然而我 並不隸屬於五旬節派。

「全備福音」這個名稱所指涉的,是那些接受聖靈的洗的教訓,聖靈的恩賜,以及上帝規範這一切的原則的基督徒。如果一 個基督徒宣稱相信「全備福音」,他所相信的就是這些事。全備福音的教訓和另一個主題「說方言」有關,我們在下面會討論。不要把「全備福音」的團體和一些只 容許少數人參與的「菁英主義宗教聚會」混淆在一起。全備福音不是那樣子的—即使有些基督徒的確以那種風格行事。任何一個基督徒都能夠,也應該行走在這些真 理裡面,因為我們的主教導我們這些真理,並且流出祂的血使這些真理成為可能。許多年以前我在浸信會接受這些真理時,並不是想要變成五旬節派的信徒。我相信 這些真理,因為新約聖經教導這些真理。

慕迪的例子

杜威.慕迪 (Dwight L. Moody) 是1837年到1899年美國非常著名的一位佈道家。

我 剛開始在浸信會聚會的時候,會閱讀慕迪和他的學生托雷 (R. A. Torrey) 的書。慕迪的宣教工作在許多年之後促成「慕迪聖經學院」以及它的出版單位「慕迪出版社」的建立。今天,慕迪的追隨者都屬於基要派基督教的陣營,並且大多是 「停止論」(cessationist) 的擁護者。簡單的說,接受停止論的基督徒一般認為聖靈的恩賜在書面聖經出現之後就停止了。這是一種流行但錯誤的觀念。很不幸的是,這種觀念也影響了聖靈的 洗這個主題。有一些堅決相信停止論的人來自於慕迪的宣教機構,包括浸信會很多信徒以及神學家。

當我讀到慕迪的一生以及他自己說的話時,我 很驚訝地發現慕迪不是一個停止論者。慕迪寫道,有兩位基督徒女士走向他,要為他禱告,使他接受聖靈的能力。他讓她們為他禱告,然而當下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慕迪寫道,幾個月之後,他在街上走路—忽然他整個人被無法言說的喜樂所充滿。這個經歷極其強烈,以致於他必須走離街上,離開眾人的目光。他說那喜樂極為強 烈,他好像要死了一樣。這種經驗對經歷聖靈的洗的人來說,是很常有的。我發現慕迪不像他日後的追隨者,從來沒有反對過聖靈的洗。他堅定支持聖靈的洗的教 訓。有一次,慕迪和托雷在討論有關一場教會領袖聚會的事。那些教會領袖對聖靈的洗抱持負面的看法。我直接引用他說的話。

托雷寫道:

「有 一次他在諾斯菲德 (Northfield) 向一些聖經教師講道。他們都是很好的人,但他們不相信人會經歷特別的聖靈的洗。他們相信上帝的兒女每一個都在聖靈中受洗,但他們不相信一個人會特別地受到 聖靈的洗。慕迪先生到我這裡來,對我說:『托雷,你今天晚上聚會結束後到我家來好嗎?我會請這些人來,而我希望你能對他們談談這些事情。』我當然馬上答應 了。慕迪先生和我說了很久,但他們始終完全沒有看我們的眼睛。他們離開之後,慕迪先生向我示意,要我稍微再待幾分鐘。慕迪先生坐在那裡,低著頭,下巴抵在 胸膛上,就像他平常專心思考的姿勢一樣;然後他眼睛看向我,並且說:『哦,他們為什麼不看清楚一點呢?為什麼他們不能了解這就是他們自己所需要的?他們都 是好教師,他們都是非常了不起的聖經教師,我很高興能對他們講道;但他們為什麼不能看見他們所需要的就是聖靈的洗?』」

我覺得慕迪的評論很有意思,因為現代慕迪的追隨者們反對聖靈的洗的教訓,對這種教訓有著慕迪從不曾有過的敵意。看到不符合聖經的宗教傳統掩蓋了這麼重要的聖經真理,真是叫人訝異。

耶穌的教導是什麼?

耶穌告訴門徒一件祂死、復活、升天之後會發生的未來的事。這件事在耶穌的教訓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然而,我將真情告訴你們,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就差他來。他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翰福音16 章 7-8 節)

耶 穌使用「保惠師」 (Comforter) 這個詞來代表聖靈。在英王欽定本中 Holy Spirit 寫成 Holy Ghost 。 Comforter , Holy Spirit 和 Holy Ghost 都同樣指聖靈。聖靈在聖經中事實上有許多名稱,如:基督的靈,真理的靈,天父的靈,以及主的靈。這些名稱都是指涉「三位一體上帝的第三位格」 (Third person of the Trinity) 。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約翰福音14章16-17節)

耶穌教導門徒,聖靈未來的角色是「在你們裡面」。從歷史上來說,這在當時還未發生。耶穌解釋說聖靈「與你們同在」,但很快聖靈就會「在你們裡面」,一切事會變得不一樣。我相信當時門徒們都不知道這些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因 為一些神學家對聖靈的洗大加撻伐,我們有必要看看聖經裡面說些什麼,從馬可和路加福音開始—從基督的教導,一直到使徒行傳的記載。使徒保羅也小心地傳承了 這個教導,在哥林多和以弗所等書信中有所闡釋。有一些人試圖論證說聖靈的洗只限於猶太人,或說耶穌的教導和五旬節那一天聖靈降臨在猶太人身上—後來也臨到 外邦人身上—兩者的情形不同。我們來看看聖經中的證據到底如何。

在馬可福音中,施洗約翰告訴我們耶穌是那一位「用聖靈施洗的」。

「他傳道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也是不配的。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馬可福音1章7-8節)

路加福音的記載和馬可福音相似,但另外增加了一些說明:

「約翰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路加福音3章16節)

使徒約翰對施洗約翰所說的話記載如下:

「我先前不認識他,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約翰福音1章33節)

耶穌升天的那一天(復活之後40天),祂使用相同的字句告訴祂的門徒:

「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使徒行傳1章4-5節)

我 們應該注意基督的話裡一些新的東西。首先,耶穌提到祂釘十字架之前說過的話,也就是施洗約翰說耶穌就是「用聖靈給你們施洗」的那一位。然而耶穌在這句話裡 加了一些新的東西。祂說:「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不多幾日」這句話非常重要,因為十天之後,聖靈就降臨了。在所謂「不多幾日」的那段期間,除 了五旬節那一天聖靈降臨以外,並沒有什麼重大的事發生。五旬節那一天發生在猶太使徒身上的事,直接與耶穌說的話聯繫在一起,也就是「你們要受聖靈的洗」。 所以基督在使徒行傳1章4-5節說的話,在使徒行傳2章1-4節聖靈降臨內住在信者身上的那次事件中得到應驗。這裡聖靈的降臨就是施洗約翰與耶穌之前所說 的「聖靈的洗」。如果你說這兩者不是同一回事—你就必須否認聖經的教導。

「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 ,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使徒行傳2章1-4節)

注意:我們現在又有一個新的辭彙來描述「聖靈的洗」。這個新辭彙是「聖靈充滿」。再一次,有一些批評者試圖論證說「聖靈充滿」和「聖靈的洗」不是一樣的意思。然而這個辭彙直接被用在施洗約翰以及耶穌兩人都提到將要發生的事件上,因此兩者必定是同樣的意思。

聖靈降臨的那一天,彼得對群聚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傳道,並且試著向他們說明這個讓他們許多人疑惑的事件。

「你 們想這些人是醉了;其實不是醉了,因為時候剛到巳初。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 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作異夢。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他們就要說預言。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蹟;有血,有 火,有煙霧。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都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未到以前。 到那時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使徒行傳2章15-21節)

接下來的一個主要的事件發生在外邦人(非猶太人信徒)哥尼流的家中。上帝讓彼得看見異象。在上帝直接的命令之下,彼得,一個猶太人,去到哥尼流的家(一個外邦人的家),明顯違反了摩西的律法。

「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因聽見他們說方言 ,稱讚神為大。於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使徒行傳10章44-47節)

彼得在這一段故事裡用了兩個詞來描述外邦人的「聖靈的澆灌」。首先,他稱之為「聖靈的恩賜」,跟他在聖靈降臨那一天說的一樣。其次,他稱之為「受聖靈」。因此,我們在這幾段聖經中看到下面這些詞被用來描述聖靈的洗:

  • 聖靈充滿
  • 聖靈的恩賜
  • 受聖靈
所有這些詞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在新約聖經中這些詞交互使用,因此可能會受到誤解,導致混淆。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些詞都直接聯繫到施洗約翰與主耶穌基督原先所說的話。這表示這些詞與「聖靈的洗」代表相同的意思。

因為沒有遵守猶太律法,彼得在他的同伴之間有了很大的麻煩。他解釋上帝如何給他異象,直接命令他去訪問外邦人哥尼流的家,與那些外邦人一起吃飯。彼得的話又另外給我們一些啟發—或者更重要的是,先前聖經教導的延續。

「我一開講,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我就想起主的話說:『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你們要受聖靈的洗。』神既然給他們恩賜 ,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神呢?」(使徒行傳11章15-17節)

在這一段聖經中,彼得延續了聖靈的的洗的主題,並且稱那些外邦人所接受的乃是跟「主的話」所說的相同,也就是「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彼得說上帝給外邦人「恩賜 ,像給了我們一樣 」。所以外邦人接受的,跟猶太人在聖靈降臨時接受的同樣是「聖靈的洗」。

認為聖靈的洗只限於基督的門徒和猶太人,這種想法完全是錯誤的。這是批評者用來混淆上帝子民的錯誤的信息。上帝同樣也賜下聖靈給外邦人。

我們知道使徒保羅接受「聖靈的洗」,是在他往大馬色路上遭遇異象以後,亞拿尼亞向他說明的時候發生的:

「亞拿尼亞就去了,進入那家,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兄弟掃羅,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看見,又被聖靈充滿。』」(使徒行傳9章17節)

我們在使徒保羅的經歷中還看到另一個例子,說明聖靈的這種新工作。保羅遇到12個受過施洗約翰洗禮的門徒。因為他們沒有受聖靈,保羅就按手在他們身上,使他們受聖靈。

「亞 波羅在哥林多的時候,保羅經過了上邊一帶地方,就來到以弗所;在那裡遇見幾個門徒,問他們說:『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也未曾 聽見有聖靈賜下來。』保羅說 :『這樣,你們受的是甚麼洗呢?』他們說:『是約翰的洗。』 保羅說 :『約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訴百姓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 他們聽見這話 ,就奉主耶穌的名受洗。 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 , 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 ,他們就說方言, 又說預言。一共約有十二個人。」(使徒行傳19章1-7節)

這裡我們必須指出一些 重點。保羅參與 了這種新的「受聖靈」的工作,並且(藉著按手)讓這些自稱是施洗約翰門徒的人也接受聖靈。聖靈在五旬節那一天已經降臨了,然而這些信耶穌的門徒還沒有「接 受聖靈」。因為聖靈賜給猶太人,也賜給外邦人,這些門徒身為猶太人的事實在此無關緊要。這些事促使我們思考一些重要的問題,我們以下會再討論。

這些事實再一次向我們肯定,耶穌所稱的「聖靈的洗」乃是與新約時代猶太人和外邦人的信,有直接的關係。這一點今天的每一個基督徒都必須好好思考。

什麼是聖靈的洗?

要清楚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看四個方面:
  • 受到聖靈的「洗」的動作
  • 受到聖靈的洗之後的結果
  • 聖靈的工作(或管理)
  • 聖靈與信徒和上帝的互動
「聖 靈的洗」裡面的「洗」這個詞,是和新約聖經裡水的洗禮同一個希臘字, baptizo。這個字的意思是「滴水或完全浸在水或液體中」。然而關於聖靈的洗,我們並沒有被滴水或浸在水裡的情形,而是沈浸在聖靈中。這表示完全被聖 靈所充滿。聖靈的洗代表上帝的「聖」靈將上帝的大能和性格賜在我們的生命裡。耶穌說: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1章8節)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約翰福音14章16-17節)

在 這裡我們看到了聖靈的洗的結果:得著能力,並且獲得上帝的幫助。上帝要我們藉這種方式接受聖靈,因為聖靈會讓我們得著能力,不是為了榮耀我們自己,而是裝 備我們,為耶穌做見證。這裡有一個引伸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們沒有接受這種能力,就無法如上帝所希望一般為耶穌做見證。路加福音記載了耶穌在回到天上之前, 對祂的門徒所說的最後一段話:

「『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裡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耶穌領他們到伯大尼的對面,就舉手給他們祝福。正祝福的時候,他就離開他們,被帶到天上去了。他們就拜他,大大的歡喜,回耶路撒冷去」(路加福音24章49-52節)

很 重要的一點是,某些五旬節教派的傳統做法,即「在耶路撒冷等候」或「等候」聖靈降臨,對我們而言其實已經不再需要了。耶穌指示祂的門徒等候,那是因為聖靈 還沒有降臨。然而聖靈在五旬節那一天降臨了,因此我們不需要再等候。「聖靈的恩賜」是上帝的旨意,任何人只要求,就必馬上得到(路加福音11章11-13 節)。接受聖靈的洗就是順服於上帝的方法,為了「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

聖靈的管理

當 聖靈在五旬節那 一天降臨的時候,祂同時也為信徒引進一個全新的,屬上帝的管理系統。舊約時代,上帝的管理是藉由外在的權威來運作的。上帝會「膏」(賜下聖靈給)一個特別 的領導人,並且要求那些沒有聖靈的百姓順服於這個領導人,作為「上帝管理的代表」。這就是「不可殺害上帝的受膏者」這句話的由來。這是舊約的一個原則。亞 伯拉罕,摩西,撒母耳,掃羅王,大衛王,以及其他舊約時代的領袖人物都是這種上帝的管理系統下的例子。

在新約時代,一個完全不同的系統被建立起來。上帝不再「膏」某一個人來領導祂的百姓,而是繞過了人類的軟弱和限制,直接把聖靈放在相信基督的信徒身上。藉著這種方式,上帝的管理從外在權威的形式轉變為內在的管理。這就是耶穌以下這段話的意思:

「法利賽人問:『神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說:『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路加福音17章20-21節)

從 聖靈降臨那一天開始,神的國就內住在信徒身上了。作為三位一體的第三位格,聖靈代表神的國度完全的能力和權柄。聖靈是上帝。祂就是世界被創造時運行的神的 靈(創世紀1章2-3節)。然而很多現代基督徒錯誤地把他們的信心放在舊約形式的教會政府上。他們的領導人教導他們說今日上帝的政府就是這樣的政府。可是 新約聖經的記載不支持他們這種論點。很多批評聖靈的洗的人來自於這種舊約的神學立場。

使徒保羅在下面這段話裡,更深入地告訴我們這種特別在信徒身上運作,來自於聖靈的新管理的道理:

「職 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 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 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哥林多前書12章5-11節)

這段聖經 向我們介紹了聖 靈管理規則下的九種不同表現。現代神學把其中的一些丟棄了,因為那些神學家認為那些表現已經不存在了。他們還把其他的表現也重新定義,好符合宗教的傳統。 例如,他們把知識的言語,智慧的言語,以及做先知說預言,都等同於你在星期日上午主日崇拜中所聽的講道。這種做法使得這些獨特的超自然恩賜變得荒謬且毫無 意義。然而,如果聖靈仍然內住在信徒身上—祂的管理所呈現出來的這九種不同「聖靈的表現」,必定仍然有效。這九種表現稱為「聖靈的恩賜」。這方面的問題, 在今天的教會中仍然遭受激烈的爭論,不同立場的人互相敵視。聖靈的恩賜有:
  • 智慧的言語
  • 知識的言語
  • 信心
  • 醫病的恩賜
  • 行異能
  • 做先知說預言
  • 辨別諸靈
  • 說方言
  • 翻譯方言
這篇文章的主旨並不在於詳細討論這些恩賜的細節。我們只是要讀者了解這些恩賜的存在,以便日後做更詳盡的研究。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